|
本周整个外汇市场可谓是色彩斑斓,欧洲央行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的要点,而市场焦点依然围绕着欧债问题来展开,本周欧系货币均呈弱势走势,而商品货币却表现的相对强劲。下周全球五大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同时美联储将公布非农就业数据,这将对汇市产生较大影响。
欧洲央行(ECB)本周进行的第二轮三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2)获得了5295.31亿欧元的需求,规模略超市场预期。该央行公布的结果显示,共计800家银行向欧洲央行的这一流动性操作申请贷款,需求超出市场预期的4700亿欧元左右,亦超出去年12月该行第一轮LTRO的规模-4890亿欧元。如此一来,欧洲央行的两轮LTRO共计获得逾1万亿欧元的需求。
欧洲央行采取此项措施的意图旨在缓和目前欧洲银行业面临的资金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同时,为目前疲软的欧元区经济提供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欧洲央行采取的这项措施到底能为欧元区经济的复苏,以及金融业的稳定带来多大利好作用,还需市场来检验。
在欧洲央行宣布此结果后,欧元受到较强的卖盘打压,瑞银集团(UBS)分析师称:“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接受几乎所有抵押品以提供流动性,这一做法令欧洲央行陷入了没有任何一家央行希望陷入的困境。此种做法无法控制其资产负债表面临的信贷风险,至少无法控制欧元区国家央行账面上的风险。更为糟糕的是,其成功地干预了市场,可能会令政客们推迟做出艰难但必要的政策决定。”
此外,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周三(2月29日)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就货币政策发表半年一度的证词时,表示美国经济依然处于持续复苏的态势,但复苏步履艰辛。基于此,美联储在1月政策会议中预计的维持3年近零利率是适合的。
伯南克的国会证词也引发了市场大幅震荡。伯南克对美国经济复苏给出温和看法,但没有暗示采取更多刺激举措,推动美元兑一揽子货币大幅走强。
而在欧债问题上,也是频出新续花欧元区当局正考虑整合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 EFSF)的剩余2500亿欧元资金以及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 ESM)的5000亿欧元,并创立一项"超级基金",以更好地隔离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其他地区债务重灾区。
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对欧洲施压,要求其整合资源,从而为其他国家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增资开辟通道。
但德国和芬兰等国反对设立更大规模的基金,认为当前规模早已足够,并反对在周四峰会上出现任何涉及此事的商讨。一名要求匿名的德国官员在会前表示,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认为现在不是审视5000亿欧元欧洲稳定机制(ESM)上限的时候。
而在本周的欧盟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欧盟领导人未在3月1日会议上探讨放宽赤字目标问题,尽管西班牙此前呼吁欧盟给予更多时间,且荷兰方面也传出或无法实现预算目标的消息。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则证实,欧盟领导人同意在3月底前评估ESM是否足以应对危机,并将加快推进实收资本的缴纳。
此外,欧元区17个成员国的财政部长昨天在布鲁塞尔开会,他们批准发放相关资金,以支撑规模为2060亿欧元的重组私人部门所持希腊债券的方案。但他们要求欧盟(EU)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官员最迟在下周对38项措施的实施进行“详细评估”,然后才会移交剩余的715亿欧元资金。
本周欧元/美元最低下探1.1.3186,跌幅1.82%;英镑/美元最低下探1.5801,跌幅0.20%;美元/瑞郎最高上摸0.9150,涨幅1.96%;美元/日元最高上摸81.86,涨幅0.79%;澳元/美元最高上摸1.0854,涨幅0.36%;美元/加元最低下探0.9541,跌幅0.93%。美元指数本周上涨1.26%。
下周(3月5-9日当周)全球市场将是不折不扣的“央行议息周”,届时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澳洲联储、加拿大央行及新西兰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并宣布最新货币政策决议。此外,令全球投资者瞩目的美国2月非农就业报告将闪亮登场,预计该报告将掀起金融市场大浪。
澳洲联储货币政策会议
澳洲联储(RBA)将于北京时间下周二(3月6日)11:30公布最新利率决议,此前市场认为该行很有可能3月宣布降息,但鉴于欧债局势缓解和全球经济持续复苏,预计澳洲联储本次会议将“按兵不动”,继续维持基准利率4.25%不变。
澳洲联储2月议息会议上意外维持指标利率在4.25%不变,投资者原本认为联储将利率调降25个基点。澳洲联储在去年11月和12日两次降息25个基点。
不过,澳洲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如果未来市场需求大幅减弱,通胀前景将提供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空间。意味着只要澳洲国内或外围经济出现不确定性因素,则澳洲联储将再次降息。
据最新公布的一份媒体调查显示,澳洲联储3月6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时很可能再次维持利率不变,但未来几个月或再度降息。
此前,摩根大通(JP Morgan)公布的报告显示,该投行对澳洲联储实施降息举措的预期时间从3月初修正至5月,并指出澳大利亚目前的政策与就业状况良好是澳洲联储推迟降息的原因。
新西兰联储货币政策会议
新西兰联储(RBNZ)将于北京时间下周四(3月8日)04:00公布最新货币政策声明和利率决议,市场预计该联储将维持现有官方现金率2.5%水平不变。
新西兰联储在1月份例会上明确表明,新西兰通胀前景因全球经济增势缓慢而回归温和,纽元强势以及内需稳健也限制了通胀的上升压力。
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只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再进一步升级,预计新西兰联储将在下半年决定升息。
自去年4月以来,新西兰联储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50%的纪录低位,并暗示今年可能“按兵不动”,因全球经济前景不明且国内需求温和。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会议
英国央行(BOE)将于北京时间下周四20:00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计该行将维持基准利率0.5%和资产购买规模3250亿英镑不变。因近期数据显示,尽管英国房地产市场疲弱和失业率高企,但从制造业数据来看,经济并未陷入衰退周期。
此外,英国央行在2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扩大500亿英镑(约79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规模,即量化宽松,使得国债购买总规模达3250亿英镑。英国央行决策者需要在扩大QE规模后观察经济运行状况。
英国央行理事威尔(Martin Weale)表示,尽管该国消费支出承压,但是在5月份此轮量化宽松操作结束之后,该央行没有继续购买更多国债的理由。
此外,英国央行行长金恩(Mervyn King)指出,英国经济面临长期的、慢速的复苏,英国央行在决定是否采取另一轮量化宽松时,将根据事实的指引。
同时,英国去年9月通胀率攀升至5.2%的3年高点,目前为3.6%。英国央行月初预测该国通货膨胀率年底料降至2%的目标水平以下。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
欧洲央行(ECB)将于北京时间下周四20:45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市场预计该央行将继续保持“按兵不动”策略,因该行刚刚向金融机构注入5295亿欧元第二轮长期再融资操作,以1.0%超低利率贷款给金融机构,进一步缓解市场流动性匮乏窘境。
此外,自去年12月21日以来,欧洲央行连续实施两轮LTRO后,市场资金面紧张情势得到大幅改善,欧元区外围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滑,欧债情势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欧元集团原则批准1300亿欧元第二轮金援给希腊,希腊债务暂时避免违约。
投资者重点关注,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于下周四21:45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届时德拉吉将对欧元区经济、货币政策前景、通胀、欧债情势等问题发表观点。
此外,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欧元区近期公布的数据相当糟糕,尤其是制造业、通胀及失业率等,这暗示欧元区经济未来可能陷入衰退。由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敦促欧洲央行采取降息等措施,刺激疲弱经济增长。
加拿大央行货币政策会议
加拿大央行(BOC)将于北京时间下周四22:00公布最新货币政策决议,市场普遍预计该央行将宣布维持基准利率1.0%不变,因作为该国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近期经济出现持续复苏迹象,令依赖出口的加拿大经济获得增长动能。
分析师预计,加拿大央行将继续向美联储看齐,维持按兵不动策略。美联储此前已表示,可能将把近零利率至少维持到2014年底。
据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加拿大国内经济疲弱以及围绕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将使加拿大央行在2013年二季度前不再升息。加拿大央行自2010年以来一直维持利率在1.0%不变。
BMO Capital Markets首席分析师Sal Guatieri称,“如果加拿大央行很快调整利率,将带动加元大涨,而这将打压加拿大出口,甚至可能使加拿大经济陷入衰退。”
美国2月非农就业报告袭来
美国劳工部(DOL)将于北京时间下周五(3月9日)公布2月非农就业人口及失业率数据。鉴于美国经济呈现加速复苏态势,市场普遍对美国2月非农就业数据报以乐观预期。
据国外权威媒体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平均预期2月的非农就业将增加20万人,将延续1月增长24.3万的良好势头。此外,经济学家预计2月的失业率将维持在8.3%的3年来最低点。
自2011年8月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复苏,美国房地产市场及消费数据的相对强劲,预计2月其就业数据仍将延续稳定态势,变动幅度不会过大。美国就业人数3个月来持续增加,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该国非农就业人数1月份增加24.3万,为9个月来最高水平,同时失业率也下降至8.3%,为2009年2月份来最低水平。
不过,虽然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但就业总量较最近一次衰退爆发前的水平仍低582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周三在国会出席作证时指出,美国劳动力市场“还远未恢复至正常状态”,进一步的改善必须在最终需求和产出更强劲增长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