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周诚君表示,在下一步人民币从计价结算货币进一步转向国际金融交易货币、国际投资和储备货币的过程中,相较一般贸易和直接投资方面的人民币跨境收支工作,“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和资本项下加快推进人民币可兑换步伐”。
他指出,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相较贸易和直接投资项下的流动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无因。“与我们过去强调的‘实需’原则有所不同”,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条件下,市场主体在金融和资本项下,基于风险管理或资产组合的需要,在不同金融产品、不同币种之间进行选择,并进行跨境资产摆布,往往是市场主体基于其投资决策的自主行为,需要尊重。第二是高频。金融和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快进快出”,不像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是相对缓慢、可见可控的。第三是大规模。
周诚君是在11月14日举行的中国金融学会2015学术年会暨2015“中国金融论坛”上表达了上述观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央行会完全放开监管。周诚君表示,未来在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过程中,央行仍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引导。“做到资本和金融项下的跨境资金流动也主要以人民币为主,或人民币跨境流动占据相当比例”。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央行必要的政策引导,还要求满足几个条件:
一是要有一个比较有深度的离岸人民币市场。
二是金融市场有序双向开放,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进一步打通,跨境资金流动能够反映价格的变化。
三是人民币汇率要有一定的弹性。“这有助于CNH和CNY人民币汇率能大致收敛,CNH对CNY不至于产生显著偏差和过大冲击。”
四是中央银行要有一定的手段,有足够的能力,通过设置一定的阻尼,防止过于频繁、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动对境内货币政策形成冲击。“这一点上,IMF也是认可的。”
所有这些,背后的基本原理就是“不可能三角“或”三元悖论“理论,他说,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独立、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
|
|